邓榕,邓小平的小闺女,有次采访里聊起,她有一天问老爸邓小平:“爸,您这辈子,和谁最亲啊?”
邓小平毫不犹豫地答道:“周总理,再加上你熟悉的李叔叔和聂叔叔。”
看看邓公这辈子,他全心全意为祖国做事,一辈子都担着让祖国强大起来的重任。
咱们国家的伟大领袖邓小平,他和下面要说的这三个名字之间,藏着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对于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
说起邓小平和周恩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交,得从他们在法国的日子聊起。
1920年9月11日,16岁的邓小平,心里装满了爱国和救国的热情,跟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80多位同学一起,坐上了从上海出发去法国的“盎特莱蓬”号邮轮。他们开始了寻找新知识、通过实践找真理的海外之旅。
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后,1920年10月19号,邓小平终于到达了法国。
1920年11月7号,周恩来刚从日本回来没多久,就在上海坐上了叫“波尔多斯”的法国大船。这船开了36天,路上经过了西贡、新加坡,还穿过了马六甲海峡,又横着过了印度洋。接着,船又经过了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开进了地中海。到了1920年12月中旬,“波尔多斯”号终于到了法国南边的马赛港。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缘故,欧洲经济惨遭重创,变得十分不景气。
邓小平在法国的巴耶中学念了5个月后,因为学费太贵付不起,只好退学。之后,他就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打工生涯。
周恩来到了法国后,跟其他留学生不太一样,他主要是靠写文章赚点钱来过日子。除了写文章,他还会抽时间去了解社会的各种情况,看看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是怎么一回事。
1921年春天,张申府、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扬和周恩来这五位同志,在巴黎正式组建起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2年6月,巴黎有了个新组织,叫“中国青年共产党”,里头包括了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三个小组。后来,听了中共中央和团中央的话,它就改了名,变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周恩来是这个总支部的头头之一,专门管宣传这块儿。
1923年,年仅18岁的邓小平加入了在欧洲的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是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个成员。
在比邓小平大6岁的周恩来带领下,邓小平在《赤光》这个平台上,积极宣扬共产主义思想,把旅欧的青年团结在一起,共同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斗争。
在那之后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里,邓小平和周恩来形影不离,天天待在一起。那时候,日子过得真是挺难的,他们就靠喝点白水和吃点面包来填饱肚子,住的地方也不怎么样。但这些困难都没能让这些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减退一丝一毫的革命激情和动力。
下班之后,周恩来和邓小平有个共同的乐趣,那就是都喜欢看足球比赛,也爱吃那种弯弯的牛角面包。
在法国留学那会儿,他们俩就成了好朋友。哪怕过了几十年,邓小平的女儿还问过他:“在法国留学的人里面,你跟谁最合得来?”
邓小平说:“要说的话,还是周恩来总理,我一直把他当作亲哥哥一样,我们共事的时间也是最久的。”
八七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悄悄地从武汉搬到了上海,他们得赶紧行动起来,恢复、整理并重建那些被国民党反动派搞得一塌糊涂的党组织,这可是党中央当前的头等大事。
说来也巧,中央让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同时当上了中央组织局主任,主管中央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呢,则被安排做党中央的秘书长,帮忙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处理日常琐事。
以前在法国认识的两个老朋友,在上海这个危险重重的地方又碰面了,他们一起奋斗,不管生死都相互支持。
他们俩合作无间,让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工作进行得十分顺畅,也确保了中央机关的安全无虞。在上海党中央工作的日子里,他们的友情变得更加深厚了。
1969年,邓小平被派到了江西。江西省的革命委员会就把他安排在了赣州。周总理得知后,连着两次自己拿起电话,打给江西省的革命委员会,说邓小平都已经65岁了,让他们务必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多照顾照顾邓小平。
接着,毛主席打算让邓小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周总理很快就以文件形式把毛主席的意思传达到了政治局,这为邓小平的回归铺好了路。随后,周总理还亲笔给纪登奎和汪东兴写了信,请他们出出主意,怎么安排邓小平的工作。到了1972年年底,纪登奎和汪东兴正式提议,让邓小平副总理重新上岗。
1973年2月份,邓小平收到了要回北京的消息。那时候,周总理的老毛病又犯了,可他一点时间都不肯浪费在治疗和休息上,连着忙活了快半个月,天天开会商量怎么让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直到事情有了个大概的眉目,周总理这才去瞧病。
周总理被一大堆忙事压得实在受不了,到了1975年9月20日,他的身体情况变得更糟了。马上就要做第四次大手术,他心里明白自己的身子骨不行了,在被推进手术室的前一刻,他使出浑身力气,喊道:“小平啊!”
邓小平赶紧走到周总理身旁,周总理尽管身体十分虚弱,但还是用尽力气说:“小平同志,这一年多你的表现,真的比我出色多了。”
这句话展现的是周总理的聪明才智,它并不是单单对邓小平说的,而是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到。
1973年年底快过完时,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变得更差了,心脏突然就不跳了,好在医院抢救及时,他才又缓了过来。这时候,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还有汪东兴都赶忙到医院来看他。周总理见到大家,使出浑身力气说:“春桥啊,你和洪文可得好好帮帮小平同志,一起把工作做好。”
在周总理生命垂危的紧要关头,他心中牵挂的仍是邓小平,那份深厚的情谊让他即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刻,也渴望能为邓小平提供一份支持。
1976年1月8日,我们深爱的周总理离开了大家。邓小平心里特别难过,但还是坚强地站出来,给周总理念了悼词。在念的时候,这个经历过无数战火和生死考验的硬汉,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从这里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我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邓小平跟女儿提起的“李伯伯”,其实就是指的李富春。
邓小平和李富春、蔡畅两口子关系特别好,几十年来一直是并肩作战的好伙伴,感情深得像一家人一样。
就像和周总理的深厚情谊那样,邓小平、李富春和蔡畅也是在法国半工半读的日子里结识的。
邓小平参加了旅法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有阵子总和李富春、蔡畅呆在一块。他和蔡畅一同在巴黎宣誓入了团,而后李富春和蔡畅在法国决定相伴一生,邓小平就成了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
1923年以后,邓小平和李富春就跟着周恩来一起干革命了。那时候,他们白天得打工赚钱糊口,晚上还得忙党的事情。挤在小屋子里,啃着面包,喝着清水,可俩人还是互相打气。尽管条件挺苦的,但他们的青春劲儿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可一点没少。就这样,他们成了铁哥们儿,比亲兄弟还亲。
1933年的时候,中共临时中央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从上海转移到了苏区。在苏区,邓小平始终坚定地跟着毛泽东的路线走,全力支持毛泽东的想法。后来,他的工作也做了调整,不再负责江西省委的宣传部长一职了。
邓小平碰到了大难题,这时候,李富春还是像往常一样惦记着他,蔡畅也给他送来了吃的。
1934年10月,第五次对抗国民党“围剿”没能成功后,为了甩掉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咱们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决定换个打法,撤出了中央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行军,也就是大家说的长征。
邓小平原本没在被安排转移的人员名单里,但当时代理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富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把邓小平也加进了参加长征的队伍。
1939年9月,邓小平和卓琳在延安喜结连理,由于那时候日子特别苦,他们的婚礼就在简陋的窑洞里办了。毛泽东两口子、刘少奇、张闻天夫妇,还有李富春夫妇都到场给他们道喜,现场热闹得很,笑声不断。
婚礼上哪能少了酒呢,那些性格开朗又大气的革命家们,喝酒都挺厉害。但再能喝的人也有顶不住的时候,那时候和邓小平夫妇一起办婚礼的还有孔原和许明,大家你一个我一个地敬酒,最后孔原喝趴下了。可邓小平还挺清醒,后来我们才知道,是李富春心疼老朋友,怕他在婚礼上喝高了,悄悄把他的酒换成了白开水。
时间过得真快,中国革命终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1954年9月份,邓小平和李富春一起被选为了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副总理。他们两家住得很近,成了邻居,这样一来,两家的关系就更铁了。
有空的时候,邓小平会领着老婆孩子去李富春家串门。蔡畅一看到邓小平的孩子们,就开心地赶紧去拿糖果招待他们。
邓小平和李富春由于工作原因,常一块儿出差、参加会议。多年的革命经历让他们情谊深厚、配合默契,在处理事务时,两人往往能想到一块去,看法一致,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1966年以后,邓小平的生活进入了困难时期,李富春也碰到了不顺心的事儿。李富春设法弄来了两包烟,吩咐警卫员一定要送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拿着这两包烟,想起了过去那些不平凡的日子,心里就像打翻了调味瓶,各种滋味一下子都涌了上来。
1975年1月9日,李富春因为生病在北京去世了。就在那个月,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他办了追悼大会,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向这位老朋友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并高度赞扬了李富春的一生。
邓小平明白李富春的离开对蔡畅来说是个巨大的伤痛,他很怕蔡畅太过伤心,于是去探望她时,握着她的手,轻声劝道:“你得好好照顾自己呀。”
1980年5月份,邓小平带着家里老老少少四代人,一块儿到蔡畅家,去庆祝她80岁的生日,邓小平还特地准备了一束花送上。
想想以前的那些小事儿,整个屋子都洋溢着暖意和欢笑声。
六十年光阴流转,他们的模样变了样,脸上爬上了岁月的痕迹,头发也被时光染上了霜白,可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却始终如一,未曾改变。
【“老乡”聂荣臻】
邓小平与聂荣臻,他们做了72年的革命伙伴,这72年里,他们的友情像亲兄弟一样深厚。
他们俩的事儿,也得从法国开始聊起。
1920年,邓小平搭上了“盎特莱蓬”号轮船到了法国,他们一到岸,就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在那些欢迎他们的人里头,还有一位比邓小平早一年来法国半工半读的聂荣臻。
聂荣臻那时候是四川江津(现在属于重庆市江津区)的人,而邓小平呢,他是四川广安的。那会儿,他们俩都是从四川出来的,算是同乡。
在外国碰到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他们俩都觉得特别亲近,心里暖洋洋的,说不出的高兴。
周恩来搞了个“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邓小平和聂荣臻也加入了进来。他们一块儿在《赤光》这个平台上奋斗,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样一来,邓小平和聂荣臻不光是老乡,还成了革命路上的好伙伴。
在红军那段艰难的长征旅程中,以前一起打仗的老伙伴再次碰面了。
在红军还没踏入草地前,在毛儿盖那个地方,邓小平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他成了红一军团政治部管宣传的部长。而那时候,红一军团的政委是聂荣臻。这样一来,两个来自四川的老朋友又碰面了,他们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没法用言语来表达。
1936年,邓小平、聂荣臻和左权带着红一军团往西边出发,去迎接红二军团和红四军团从北边过来汇合。到了那年的10月,红一、红二、红四这三个军团在甘肃的会宁成功碰头,这标志着他们走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就在这时,蒋介石指挥大批军队开始攻打红军。
11月21号,红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在甘肃环县的山城堡主动出击,把深入到山城堡的国民党第七十八师的一个多旅全给消灭了。还打败了国民党第一师的第一旅,让敌人的主力队伍不得不往西边逃跑。这次战斗,是红军三大队伍汇合后打的第一场胜仗,让红军威风凛凛。邓小平和聂荣臻两位将领也参加了这场重要的战役。
转眼间,时间已经到了1953年,中国和朝鲜的代表,还有敌方的代表,大家伙儿在板门店聚在一块儿,商量好了停火的事儿。这样一来,打了三年的抗美援朝大战总算是赢了,告一段落了。等到停火协议真的签下来了,聂荣臻才跟中央说,他不想当总参谋长这些职务了,想歇歇养养身体。
一年前,聂荣臻因为工作太拼命,结果身体出了毛病。
在聂荣臻休养的日子里,邓小平经常前去看望他。
1966年那会儿,邓小平遇到了些难事儿,可聂荣臻没放心上,他还是跟邓小平处得挺好。
邓小平和聂荣臻老人家退休后,心里还是时刻惦记着咱们国家的建设和进步。
1992年,邓小平在退休后,特意去了武昌、深圳、珠海还有上海这几个地方看看,一路上他讲了好多重要的话,这些讲话后来被人们叫做“南方谈话”。
聂荣臻在得知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内容后,由衷地称赞道:“邓小平同志真是太棒了!”每当与人聊起邓小平,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夸奖:“邓小平同志,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1992年4月,已经93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感觉身体越来越差,可能时日无多了。他希望在脑子还清楚的时候,留下几句交代的话。
旁边的两位老助手听见后,伤心地掏出了录音设备。
聂荣臻这时候累得不行,说话都上气不接下气,声音断断续续的,显得有些喘。
聂荣臻说:“我93岁了,算是活得挺久的了。我加入党70年了,一直都在党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了一辈子。我虽然没给党立过什么大功,但党交给我的每一个任务,我都认真完成了。我深信党的改革开放是对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也是没错的。我特别赞同邓小平同志去南方视察时讲的重要话。我真希望能多看看咱们奋斗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红火,也想多听听祖国科技事业传来的好消息……”
过了一个月,时间来到了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元帅离开了我们。邓小平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难过,悲痛不已。
时间悄悄偷走了人的年轻,让人模样大变。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谁都无法留住。有人感叹时间太残忍,但我却觉得,时间留下的都是满满的情谊。就像那些伟大人物和他们老朋友的故事,真的很温馨感人。
参考信息
邓朴方曾说,周恩来和邓小平在20世纪是彼此非常懂对方的好朋友。
[2]邓小平和李富春、蔡畅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
[3]和聂荣臻有着长达72年的深厚感情。
